安全文化的歷史與發展
1.安全文化的起源與演變
“安全文化”這術語是國際核安全顧問團(INSAG)在1986年國際原子能機構以安全叢書NO.75-INSAG-1名義出版的《關于切爾諾貝利事故的事故后審議會議總結報告》中次引入,之后在起安全叢書NO.75-INSAG-3《核動力廠的基本安全原則》中被進步擴展,在安全叢書NO.75-INSAG-4中定義和論述了這概念。它的產生與核能界安全管理思想的演變和發展息息相關,脈相承,是安全管理思想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現代管理思想和方法在諸多域,尤其在核能界的具體應用和實踐。
切爾諾貝利事故在核能界引起了強烈的震撼,人們分析事故的根本原因,重新探討核安全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則。與此同時,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企業文化”這管理思想在范圍內得到廣泛的應用。結合“企業文化”的管理思想,國際原子能機構INSAG組織提出了安全文化這新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原則。因此,90年代核安全管理思想的體現就是安全文化建設,既強調組織建設(安全水平取決于決策、管理、執行多個層次),又注重個人對安全的貢獻?!鞍踩幕弊鳛榘踩芾淼幕驹瓌t,是核能界核安全管理思想發展的必然結果和要求,是對70年代80年代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原則的繼承和發揚。當今進行安全管理時,必須堅持并實踐70年代和80年代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原則,再加上堅持不懈地進行安全文化建設,集中于總目標和關鍵點,不斷發展、改進和評價安全文化,才能保持并且持續地提高電站的安全水平,并向著高的安全目標邁進。
2.安全文化發展的三個階段
由于安全文化的重要性,INSAG-4中介紹的安全文化的定義和概念已廣為人知,也由于安全文化原則的實際應用和特征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總結或廣泛的傳播,因此為了使組織能正確地認識現有安全文化的現狀和渴望達到的狀況來指導安全文化的發展,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1998年出版了第11號安全報告叢書。在這份報告中,根據人對核安全的行為和態度的不同認識和接受水平,把安全文化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階段-----只以規則和條例為基礎的安全;
第二階段-----良好的安全績效成為組織的個目標;
第三階段-----安全績效總是持續改進的。安全文化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總體特征
安全文化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總體特征
階段對核安全事項上的行為和態度的認識水平每個階段安全文化的典型表現特征
第階段意識淡薄,安全視為外部要求,是技術問題,不愿意考慮不對問題加以預料,各部門交流協作很差,只遵守規則,講安全被看作令人討厭的事情
第二階段初步意識,很少實施行動當局重視安全績效,行為問題被忽視,開始考慮安全績效停滯不前的原因,愿意尋求其他組織的建議
第三階段明確的意識付諸行動組織采用不斷改進的方法,強調交流培訓管理方式以及提高效率和有效性。每個人都能作出貢獻,認識到行為問題對安全的影響
這些不同的階段,所需時間是不確定的,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組織管理層的認識個人的工作環境及其為建設安全文化所作的承諾和努力。
第階段是意識淡薄的被動階段,是外部要求,僅把核安全看成是個單純的技術性問題,認為核安全的要求是多余的,是種累贅,采用的是技術解決辦法;第二階段是開始覺悟時期,當局重視安全績效,但行為問題被忽視,采用的是程序解決辦法和再培訓;第三階段有明確的意識,安全和生產被視為相互依賴,把核安全的要求作為種義不容辭的責任,成為工作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自覺地遵守和維護它,采用的是文化和行為解決方法。
個文化的形成和改良,是個非常緩慢的過程。要做到人的核安全素養個質的飛躍,這只有當每個人都致力于“安全第,質量第”這個共同的目標,把核安全的要求切切實實落實在行動上,日積月累不懈的努力,形成個良好的文化氛圍,才能達到的種境界,電站才可能獲得高的安全運行水平。